壹號頭條
碼頭風雲續集 再揭嚴磊輝講大話
本刊上星期揭發香港國際貨櫃碼頭( HIT)董事總經理嚴磊輝,身兼碼頭承辦公司「香港成功碼頭有限公司」( Sakoma)董事,該公司更染指外判工作。報導刊出後,嚴磊輝高調召開記者會,聲言並無假外判,更指 Sakoma只是集團用來跟外判商簽約的公司,「唔係用嚟運作」;不過,其實他又再講大話! Sakoma原來擁有車隊,而且更有多次被入稟索償記錄。
上週三,嚴磊輝召開記者會,聲稱要「嚴正澄清」,指今次碼頭罷工事件中,「永豐」員工的工作證上,承辦公司名稱寫明是「 Sakoma」,其實只是「行政失誤」、「寫錯咗」,聲言「永豐」員工是外判工人,與「 Sakoma」無關。他又指 Sakoma雖然曾代表集團與外判商簽約,但有關工作,目前已經交由另一間名為「 Hutchison Logistics」的公司負責。
不過,被問到 Sakoma目前在集團的角色,甚至本刊記者表明身份要求逐點對質時,他卻拒絕回應。嚴多番強調 Sakoma「過去只係用嚟同外判商簽合約嘅公司」,但其實又係講大話!本刊翻查法庭記錄,這間被嚴磊輝指為「唔係用嚟運作」的公司,實際上擁有車隊,更曾多次被入稟索償。
法庭文件顯示,在○九年一月,一名黃姓司機駕駛 Sakoma名下貨車,在青衣楓樹窩路與青衣西路交界,撞傷途人遭入稟地區域法院索償,當時,司機與 Sakoma同列為被告。另外,在○八年,一名潘姓司機,駕駛 Sakoma名下貨車與另一汽車相撞,司機與 Sakoma同被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二萬多元汽車維修費。兩宗事故的肇事車輛,都屬貨櫃拖頭,許可總重達十六公噸,而根據運輸署記錄,涉及○八年撞車意外的拖頭,至今仍屬 Sakoma名下,換言之, Sakoma擁有車隊,並非單純一間負責簽約的公司。本刊曾向該兩名涉事司機查詢,希望了解司機當時是否受聘於 Sakoma,抑或是其他外判公司,惟兩名司機都拒絕回應。
大話冚大話
嚴磊輝在週三高調召開記者會後,便一直龜縮,未有再現身解畫,本刊除了發現 Sakoma擁有車隊外,亦發現 HIT集團在○四年的季刊《 HIT News》,其中一篇文章寫着︰「 Sakoma及富大( Floata)是行內具領導地位的服務供應商( leading service providers),為航運公司提供多種貨櫃服務。」由此可見, Sakoma並非只用以統籌服務合約的公司, HIT的季刊,亦踢爆了嚴磊輝的謊言。
嚴磊輝早於三月底接受電台訪問時,曾斬釘截鐵聲言碼頭「只聘同一個分判商、沒有判上判」,不過根據查冊, Sakoma由亞洲港口聯運( APS)及和黃高層持有的 Colonial Nominees共同持有,而 APS則由和記港口信託持有,換言之,集團最低限度已經將碼頭的有關工作判上判。事實上,在季刊《 HIT News》亦曾指出, APS負責分判工作,例如外判船上抓結服務等。碼頭先將工作「內判」予 Sakoma,然後再外判。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直指嚴磊輝玩弄語言偽術:「左手判落右手、右手先判出去永豐,擺明隔多一層、搾乾工人,仲唔係判上判?唔好再玩呢啲語言偽術喇佢!」
一直以來,不少碼頭工人只知自己「幫碼頭打工」,但卻不知誰是其真正老闆。本刊在葵湧貨櫃碼頭外,訪問了不少外判員工,他們至今仍堅稱「永豐」即是「成功」( Sakoma)。「我做咗咁耐,都無人叫我哋做永豐工人,控制室都係叫我哋做『成功姑爺』、『成功科文』!」其中一名在碼頭工作超過了十八年的吳先生說。
就連 HIT發給碼頭前線員工的內部文件,亦同樣沒有提及過「永豐」這名稱,一直只以「成功夥記」稱呼永豐轄下工人。本刊得到三份分別於二○一一及二○一二年發出的工作指引,文件將「成功」的名字清楚地與其他兩間外判商「現創」及「高寶」並列;更甚者,本刊取得一份用作正式報稅的糧單,白紙黑字列明「永豐」工人支取的是「 HIT Salary」。
「永豐」幕後老細
「永豐」跟 Sakoma及 HIT的關係撲朔迷離,根據查冊,「永豐」的股東是海外註冊公司,真正幕後老闆身份無法查知,不過,一名現職「永豐」員工向本刊出示過去多年的報稅表,發現原來他曾多次「被」轉工,但卻懵然不知。「公司每隔幾年就會叫我哋去寫字樓簽一次名,話係新合約,人工同福利乜都無變。」他說。
根據有關報稅表,該名「永豐」員工早在九十年代,先是受僱於「權記國榮(香港)起卸貨運有限公司」,其後到二○○三年改為受僱於「權記國榮起卸有限公司」,而直到二○○五年再變為受僱於「永豐港口服務有限公司」。這名員工一直理解「權記國榮」是「永豐」前身,而幕後老闆為林氏三父子。
人稱「差哥」的林樹根是第一代「權記國榮」話事人,公司全名是「權記國榮起卸貨運有限公司」,在九六年成立,專做碼頭起卸服務。林有兩名兒子,長子林展賢曾擁有四間公司,全部已解散,現僅為一間名為「時達集團」的公司股東;幼子林家駿是「永豐」的行政經理,同時亦為「華比工程」公司的董事。「時達集團」與「華比工程」申報地址與「永豐」的地址相同,同樣位於佐敦南京街。
據了解,自從「永豐」成立後,林樹根逐漸淡出,業務主要交由幼子林家駿打理,「我哋叫佢太子爺,因為佢好有錢唔使點做,每隔兩三個月就換架新車,成日揸車落碼頭巡場。」一名永豐員工說。
至於長子林展賢,根據法庭記錄,其名下公司有多次被入稟追討僱員補償、服務費記錄,而同名同姓的林展賢則有多次被入稟記錄,包括管有危險藥物、醉駕、藥駕及不小心駕駛等。
呃工人強積金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本港曾先後出現多間以「權記國榮」為名稱的公司,全部都涉及碼頭業務,其中包括在九九年成立的「權記國榮(香港)起卸貨運有限公司」及在○二年成立的「權記國榮起卸有限公司」,股東同屬海外註冊公司,但最終兩者均被強制清盤。兩間公司共有多次被入稟記錄,例如人身傷亡賠償、因司機駕駛時撞毀政府車輛被索償、有關強積金等賠償。
更離譜是,「權記國榮(香港)起卸貨運有限公司」更曾涉嫌欺騙工人強積金。「我哋呢啲碼頭工,竟然都有房屋津貼,你話幾離譜!」根據工人的報稅表,原來早在○四年,「權記國榮」為工人報稅時,竟將工人薪酬分拆成薪金及房屋津貼兩部分,由於當年法例容許房屋津貼不用供強積金,在這安排下,僱主亦變相慳了一筆強積金供款。不過,這個做法其後被工會揭發,工人亦追回款項。
對於 Sakoma為何擁有車隊,以及為何 HIT的內部通告,仍然將「成功」與其他外判公司齊名。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回覆指,早前已在聲明中提供了有關「成功」的資料,如有需要才會作進一步聲明。
年薪千萬大話精
經濟及會計師出身的嚴磊輝,現年五十三歲,曾跟隨前怡富集團董事劉志敏工作多年,後過檔到由劉成立的百德能證劵任董事,九九年七月加入星島集團任財務總監,再被委任為公司董事及聯席行政總裁,其後曾於投資銀行凱利融資任高層,○三年轉到和記港口信託任職財務部總經理,後擔任董事總經理,負責美洲、中東及非洲業務。○九年,他加入希慎興業擔任執行董事,其後更扶搖直上,成為希慎興業首個利氏家族以外的行政總裁,離職前年薪超過一千一百六十萬元。直至去年五月,嚴磊輝「以尋求個人發展」為由離開希慎,轉到 HIT擔任董事總經理,現時居於山頂僑福道環翠園一單位,連車位市值約六千八百萬元。
踢爆嚴磊輝
工聯會潛水 梁振英無能
「你見我揸住個袋、著到咁樣係咪高層吖?」早前被《南華早報》揭發,工聯會旗下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理事,同時身兼 HIT其中一間外判商高寶管理人員的邱美光,上週五晚上駕駛其平治房車返回上水寓所附近時,本刊記者上前詢問其「雙重身份」是否工聯會替工人爭取加薪放軟手腳的原因,他一臉無奈地拒絕受訪,僅說:「我依家都周身蟻,真係好淒涼,一言難盡!」
邱美光涉利益衝突
邱美光被指利益衝突事件,迫使工聯會六名立法會議員一直潛水。直至上星期四,副理事長黃國健才現身接受無綫《東張西望》訪問,指上月廿日跟 HIT召開第一次會議,其後準備諮詢工友對資方提出加薪 5%方案的意見前,職工盟便發動罷工,使工聯會前功盡廢。
除了把責任往職工盟身上推,黃國健上週五接受本刊查詢時再提出新建議,減輕政治壓力:「由政府出面安排一個會議,包括埋碼頭入面所有嘅工會、 HIT、外判商同政府,傾一傾有無辦法解決呢一次工潮。」工聯會認為, HIT絕不接受跟職工盟談判,該會可以充當和事老,替 HIT鋪設下台階解決工潮,收復失地。然而,由於《東張西望》內容偏頗惹公憤,市民更將對無綫的不滿遷怒於工聯會,工聯會評估後自知解決工潮的空間大大收窄,如意算盤打不響。
李嘉誠不信任梁振英
跟工聯會一樣,工潮初期勞福局長張建宗保持低調,面對工會發出「尋人啟事」才被迫現身「關注」事件,但他其實沒有擺平工潮的把握。由於李嘉誠跟梁振英沒有互信基礎,前者對張建宗毫不賣賬,梁振英手上也沒有足夠政治籌碼,誘使 HIT坐上談判桌。此時,有人向政府獻計,研究對佔用馬路的工人展開清場行動,以圖打散整場工潮。不過,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認為,工人意志堅定,加上輿論強烈支持,他有信心罷工可以長期堅持下去。
代表商界利益的自由黨主席周梁淑怡週日把矛頭指向政府,顯然已把梁振英逼入牆角。張建宗本週二使陰招,安排職工盟與工聯會及勞聯分開與資方談判,企圖分化工人,引起罷工工人強烈不滿。 HIT亦改變策略,把惹火的嚴磊輝「收埋」,改派外判商面對傳媒,試圖扭轉輿論。不過,政界人士估計,短期內工潮仍然會陷入僵局。
. 碼頭風雲續集 再揭嚴磊輝講大話
http://hittt.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