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月30日星期三

《老表,你好嘢!》製作團隊:「得啖笑,就可以了」

《老表,你好嘢!》的製作團隊來自五湖四海,圖左至右:編劇吳沚默、編劇馬焱、監製黃偉聲、編審龍文康。


《老表,你好嘢!》製作團隊:「得啖笑,就可以了」

對於近日熱播的《老表,你好嘢!》,觀眾迴響,眾說紛紜。有的觀眾相當受落,認為劇集惹笑,貼近生活;另一邊廂,兩地網民解構劇中符號,指摘劇集挑起中港矛盾,歪曲事實……反應兩極,群眾分化。我反而好奇,究竟劇集幕後,最初是怎樣想的?

播映兩周,《老表,你好嘢!》已接到二百多宗投訴,內容包括誤導觀眾、深化中港矛盾等。對此,劇集幕後一致認為,是觀眾想多了。編劇馬焱笑說:「我們做出來的,其實跟全香港市民所經歷的,又或在報紙上看到的,沒有任何分別。」編審龍文康說:「對於這些話題,我們沒有作出任何conclusion。身處的環境是怎樣,其實大家都知,也毋須再在電視裏再講。刻意加的話,就會變得很沉重,很無奈。」這個年頭,埋首現實,令人沮喪;脫離現實,感覺良好。這說法,相信很多人同意。

1979年,TVB劇集《網中人》以新移民阿燦為其中一個主要角色,當年參與編寫劇本的吳昊曾經形容,編劇們在編寫劇本時,感到社會正瀰漫一股緊張的情緒。為了記錄那股氣氛,令它不至揮發,製作人嘗試將這種社會不安攝下,投射情緒,結果製成八十集涉及恩怨情仇,話題嚴肅細緻的經典長劇。三十多年過去,氣氛再次繃緊,但TVB的文化產品,卻成了一齣喜劇。「去年年初,我正構思要開拍一齣喜劇,碰巧當時社會上發生許多中港矛盾的事情,鬧哄哄的,就決定用來做主題。」監製黃偉聲口中的,就是《老表,你好嘢!》的緣起。

《老》劇是喜劇,編劇的創作,完全以「好唔好笑」作為考量。觀眾們盯得肉緊,看得揪心的中港矛盾情節,在他們眼中,完全不是那回事。「我們只是嘗試將一些事實,沒有歪曲地以喜劇方式呈現,希望讓觀眾看得開心……」黃偉聲笑言﹕「只是沒想過有部分觀眾會那麼偏激。其實大家看完劇,得啖笑,就可以了。」這種「得啖笑」,箇中原理,就跟近年盛行的「食住花生睇好戲」有點相似。不求甚解,只求花生的娛樂,成了消化社會現實的主要出路,原因何在?「現在的人,返工已經很累,嚴肅的事情也太多。」內地出生的編劇吳沚默這樣說。

觀眾睇到咁多嘢,係佢哋叻

「和諧和諧,我會學習的……」前兩天乘港鐵,由中環到筲箕灣,身邊的小學男生像錄音帶般重複這句對白,不下十次。《老表,你好嘢!》對白的「洗腦」程度,可想而知。但和諧兩字,拜其政治含意所賜,近年相當敏感。「任何人生活在香港,都是中國人。中國人當然是需要和諧的,發生所有事情,我們都不會想抹黑、醜化任何人。」黃偉聲不諱言,這正是整齣劇集想帶出的信息。這個說法在網民眼中,乃「CCTVB」的罪證。為此龍文康解釋,《老》劇所強調的和諧,並不單用於描述中港關係:「整個故事的核心,其實不過是講家庭成員之間如何包容彼此,排解衝突。家庭裏的和諧,就是人人冷靜一點,一人少句。」可是觀眾的解讀,似乎遠超家庭層面,怎樣解釋?「大概因為社會環境的關係,大家都嘗試研究這劇有什麼隱喻,怎樣解碼,又或想反映什麼。坦白講,我們真的沒有想過這些。」龍文康一臉無辜:「如果觀眾睇到咁多嘢,係佢哋叻。」

我不會在電視寫《雲圖》

如果你有追看《老》劇的劇情進展,自會發現,那些被大眾放在顯微鏡下端詳審視的中港題材,幾乎全部只在頭三集出現,接下來整齣劇集,逐漸依循一般TVB劇集軌跡而行——談情,說愛。永遠講究家庭,描繪倫理,是近年TVB劇集為人詬病的一大原因。「我不會在電視寫一齣《雲圖》,又或《一代宗師》!這並非輕視電視觀眾,而是電視這個form本身的問題,它不容許你做這些事情。」龍文康明言,電視不單有其局限,受眾也始終應以家庭觀眾為主:「電視往往是一家人聚會吃飯時的娛樂。八點半這些合家歡時間,一家人吃完飯,輕輕鬆鬆笑一下,就很開心。」電視劇集,不能承擔太多。

王維基挖角造就「意外」

如果本地電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已經步入中年。六七十年代那種因為工業初生而引伸的即興實驗精神,逐漸散失,取而代之的,是以最大利潤為先的取態,以及因為行之有效而隨年日繼承下來的規章制度。其中一個一直承傳的制度,在創作模式:「TVB的創作架構,通常都是一個編審,帶著幾個公司編劇,坐埋一齊,傾好大橋,度好分場,然後各自返去寫劇本。寫好交回,編審會修改,然後再跟監製傾。」入行三十年有多的黃偉聲說,這個制度在TVB,運行多年。一齣劇集前後風格不一,對白情節因循,許多時候都因為這刻板的「集體創作」。

《老表,你好嘢!》好看,全因意外:「去年王維基挖角,公司走了一大批創作人。人手不夠,就嘗試將劇本創作外判。」黃偉聲回想前因。結果最初出點子的王祖藍找來演藝出身的龍文康、馬焱,後來有內地背景的吳祉默又在馬焱介紹下入隊。來自五湖四海的團隊花了整整七個月,通宵達旦,集體創作——你扮蔡芯度一句,我演表哥嘗試回應。整齣劇的所有對白、笑位,例如王祖藍在茶餐廳高聲呼叫「服務員!」,就這樣一句句地傾出來。創作過程,頗有當年香港電影黃金時期,新藝城「奮鬥房」故事的味道。《老表,你好嘢!》收視、口碑雙雙報捷,與TVB的僵化制度,息息相關。不過,「原有的編劇制度,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改變」。黃偉聲說得坦白——《老表》純屬意外,制度牢不可破。

新意,通常過唔到上面

有明顯規限的,除了創作模式,還有劇集題材:「韓劇夠膽講總統,是因為他們的劇集由不同的製作公司創作。但TVB自己造自己播,就有很多限制。稍為有新意的橋,通常都過唔到上面。」黃偉聲舉例說明:「我曾經想做一齣有關新聞行業的劇集,公司也不support。這個制度,改變不了。」王維基的電視台早前在網上發放劇集預告片,當中一齣,正是講newsroom內部鬥爭。換言之,所謂制度與局限,只是TVB作繭自縛。「競爭未嘗不是好事,或可令公司醒覺要變,嘗試大膽一些。」黃偉聲說。如果這場中年危機,能令TVB這頑固龍頭,反思路向,繼而變革,許是港人之福。

原因無他,對於TVB,我們實在不能要求太多。「得啖笑」背後,既是悲哀,也有無奈。

文﹕阿果



《老表,你好嘢!》的製作團隊來自五湖四海,圖左至右:編劇吳沚默、編劇馬焱、監製黃偉聲、編審龍文康。



.《老表,你好嘢!》製作團隊:「得啖笑,就可以了」
http://veryy8.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3311.html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