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省高密市,中國大陸作家,中國共產黨黨員,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1985年起,莫言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創作出了一批帶有先鋒色彩的獨特作品,以大膽新奇的寫作風格著稱。2011年8月,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生平
1955年,莫言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河崖鎮大欄鄉(在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里他把家鄉虛構為高密東北鄉,並且此處成為他很多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地。),童年時在家鄉小學讀書,後因文化大革命輟學,在農村勞動多年。1976年,莫言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
1981年,莫言在河北保定的《蓮池》第5期上發表了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其後又陸續發表了《枯河》、《秋水》、《民間音樂》等作品。1986年,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1991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獲得文藝學碩士學位。
1997年,莫言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獲得高達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同年脫離軍界,轉至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並為報社的影視部撰寫連續劇劇本。
2005年,莫言接受香港公開大學授予的榮譽文學博士時曾透露,自己年幼時曾經受到一位被劃為右派回鄉勞動的中文系大學生影響,憧憬有一天也能寫出一部作品,過上「腐敗作家一天吃三頓餃子的生活」。他還說:「如果因為我敢於說實話而授予我榮譽文學博士,那麼我覺得自己當之無愧。」。「莫言」是他開始創作時所起的筆名,卻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放炮」說真話,告誡要少說話。
莫言創作風格
莫言的文學作品,題材敏感、反思尖銳、風格獨特、語言犀利、想像狂放、敘事磅礴。其作品出版後常常引發廣泛的爭議。莫言已發表80多篇短篇小說、30部中篇小說,11部長篇小說,5部散文集、1套三卷本散文全集.此外還創作過9部影視文學劇本及兩部話劇作品。
改編成電影的作品
- 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1987年《紅高粱》,導演張藝謀,獲得198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中篇小說《師傅愈來愈幽默》(2002年《幸福時光》,導演張藝謀)
- 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2003年《暖》,導演霍建起,獲得第十六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
文學獎機構評價
馮牧文學獎:「莫言以近20年持續不斷的旺盛的文學寫作,在海內外贏得了廣泛聲譽。雖然,他曾一度在創新道路上過猶不及,但他依然是新時期以來中國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創作於80年代中期的『紅高粱』家族系列小說,對於新時期軍旅文學的發展產生過深刻而積極的影響。《紅高粱》以自由不羈的想像,汪洋恣肆的語言,奇異新穎的感覺,創造出了一個輝煌瑰麗的莫言小說世界。他用靈性激活歷史,重寫戰爭,張揚生命偉力,弘揚民族精神,直接影響了一批同他一樣沒有戰爭經歷的青年軍旅小說家寫出了自己『心中的戰爭』,使當代戰爭小說面貌為之一新。」 法國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由中國傑出小說家莫言原創、優秀漢學家杜特萊翻譯成法文的《酒國》,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實驗性文體。其思想之大膽,情節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結構之新穎,都超出了法國乃至世界讀者的閱讀經驗。這樣的作品不可能被廣泛閱讀,但卻會為刺激小說的生命力而持久地發揮效應。」
鼎鈞雙年文學獎:「從《透明的紅蘿蔔》開始,莫言的創作一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應該歸諸於莫言的感覺方式有著深厚的地域和民間淵源。《檀香刑》是這樣一個標誌:民間淵源首次被放到文源論的高度來認識,也被有意識地作為對近二三十年中國小說創作宗從西方話語的大格局尋求超越和突破的手段加以運用;同時,作者關於民間淵源的視界進一步開拓,開始從抽象精神層面而轉化到具體的語言形式層面,從個別意象的植入發展到整體文本的借鑒。義和團現象本身就是民間文化所孕育所造就,是山東古老民間文化的一次狂歡。借這個題材來激活一種以民間文化為底蘊的小說敘述,使本事與形式之間的天衣無縫,形成了一種妙不可言的「回聲」。民間戲曲、說唱,既被移植到小說的語言風格中,也構成和參與了小說人物的精神世界。這種『形式』與『內容』的渾然一體,使得《檀香刑》比以往任何高揚『民間性』的小說實踐,走得更遠,也更內在化。神奇化、暴力傾向,仍舊是莫言給人的突出印象。作者把他的這一奇特興趣,用於表現或映襯一種桀驁不馴,一種野性,一種英雄主義氣概。重要的不在於人們是否接受他的觀點,而在於他的這種心理傾向已經鑄成了鮮明的小說個性。這部小說尚須探討的問題包括:一、其藝術表現中的某些粗疏之處多少傷及小說的整體肌理;二、其對人性品質的表現及所持價值觀,在不同讀者中間,可能不是沒有異議的。」
法蘭西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您寫作的長、短篇小說在法國廣大讀者中已經享有名望。您以有聲有色的語言,對故鄉山東省的情感、反映農村生活的筆調、富有歷史感的敘述,將中國的生活片段描繪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體的生動場面。您喜歡做敘述試驗,但是,我想最引起讀者興趣的還是您對所有人物,無論是和您一樣農民出身的還是所描寫的幹部,都能夠以深入淺出的手法來處理。」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莫言的寫作一直是當代中國的重要象徵之一。他通透的感覺、奇異的想像力、旺盛的創造精神,以及他對敘事藝術探索的持久熱情,使他的小說成了當代文學變革旅途中的醒目界碑。他從故鄉的原始經驗出發,抵達的是中國人精神世界的隱秘腹地。他的筆下的歡樂和痛苦,說出的是他對民間中國的基本關懷,對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他的文字性格既天真又滄桑;他書寫的事物既素樸又絢麗;他身上有壓抑不住的狂歡精神,也有進入本土生活的堅定決心。這些品質都見證了他的複雜和廣闊。從幾年前的重要作品《檀香刑》到2003年度出版的《四十一炮》和《豐乳肥臀》,莫言依舊在尋求變化,依舊在創造獨立而輝煌的生存景象,他的努力,極大地豐富了當代文學的整體面貌」。
諾尼諾國際文學獎:「莫言的作品植根於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無限豐富而又科學嚴密的想像空間,其寫作思維新穎獨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語言,展現了中國這一廣闊的文化熔爐在近現代史上經歷的悲劇、戰爭,反映了一個時代充滿愛、痛和團結的生活。」
福岡亞洲文化獎:「莫言先生是當代中國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獨特的寫實手法和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中國城市與農村的真實現狀,作品被譯成多種語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導亞洲走向未來,他不僅是當代中國文學的旗手,也是亞洲和世界文學的旗手。」
茅盾文學獎「莫言的《蛙》以鄉村醫生別無選擇的命運,折射著我們民族偉大生存鬥爭中經歷的困難和考驗。小說以多端視角呈現歷史和現實的複雜蒼茫,表達了對生命倫理的思考。敘述和戲劇多文本的結構方式建構寬闊的對話空間,從容自由、機智幽默,體現作者強大的敘事能力和執著的創新精神。」
諾貝爾文學獎:「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用理想、魔幻的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現實融合起來的人)
莫言個人評價
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認為,莫言是中國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人選。
瑞典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評點莫言說:「莫言非常會講故事,太會講故事了。他的小說都是很長的,除了在《上海文學》發表的《莫言小說九段》。」,「我感覺他寫得太多了,他的書有現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16]他還曾親自對莫言說:「你的小說太長了,你寫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為我非常會講故事,只要開始了就講不完。」
旅居英國作家馬健認為莫言作為共產黨員,又有中國作家協會的副主席的頭銜,在劉曉波被監禁,中國言論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並沒有承擔一個著名作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馬健批評說,評委可能是僅僅讀了莫言的小說,並沒有讀他的思想,他並沒有達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標準。中國作家陳村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他認為給莫言獲獎增加了本次文學獎的敏感性,因為莫言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作者,是體制內作家。但是他認為評判應該從文本出發,評判作品的內容及其對文學的貢獻。陳村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應該超出政治,超出體制,超出意識形態的分歧,這次諾貝爾文學獎從文學上給中國作家一個肯定和評論,非常好。
台灣作家黃春明認為「他得獎實至名歸!,這不僅是莫言個人的榮耀,更大大鼓勵了使用華文的人。」台灣作家張大春指出,莫言的寫作形式與題材「不依附時潮」、其縱橫變化「超過時髦論述」,「見證文學內在真正強悍的政治態度」。
中國異議人士艾未未認為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是對人性和文學的侮辱,是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恥辱,此次評選標準不如從前的諾貝爾文學獎標準。倫敦亞非學院中文教授賀麥曉(Michel HOCKX)認為「我不認為中國作家只有挑戰政府的時候才是好作家,好作家就是好作家。這並非是評判一切的好標準;難道好的英國作家只能是那些反戰的作家嗎?」「(對於諾貝爾獎委員會來說)選擇異見者得獎是個沒有風險的決定,但是以作品本身選擇一個文學聲譽好的作家獲獎是個勇敢的決定。」英國帝國理工大學講師Nicky Harman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家是個神奇的好消息,「他是位了不起的作家,現在他的知名度提高了」。
其他評價
《新京報》發表評論說「一個人獲獎,並不必然代表中國文學登上了世界文學之巔;正如無人獲獎,也不必然說明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園林裏無一席之地。莫言獲獎的最大意義或許是,引導人們重新關注久違了的文學,而對更多作家來說,要思考拿什麼作品才對得起「作家」的稱號。」
原名 | 管謨業 |
---|---|
筆名 | 莫言 |
出生 | 1955年2月17日(57歲) 中國山東省高密市 |
居處 | 高密市 |
職業 | 作家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種族 | 漢族 |
教育程度 | 碩士 |
母校 | 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 |
創作時期 | 1981年至今 |
體裁 | 小說 |
文學運動 | 尋根文學 |
代表作 | 《傳奇莫言》 《檀香刑》 《生死疲勞》 《豐乳肥臀》 《紅高粱家族》 《四十一炮》 《酒國》 《蛙》 |
獎項 | 全國中篇小說獎 1987年 《紅高粱》 聯合文學獎 1988年 大家·紅河文學獎 1996年 《豐乳肥臀》 馮牧文學獎 2001年 《紅高粱系列》 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書獎 2001年 《檀香刑》 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2001年 《酒國》 鼎鈞雙年文學獎 2003年 《檀香刑》 法蘭西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 2004年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2004年 《四十一炮》 茅台杯人民文學獎 2004年 諾尼諾國際文學獎 2005年 福岡亞洲文化獎 2006年 「福星惠譽杯」優秀作品獎 2007年 《生死疲勞》 紅樓夢獎 2008年 《生死疲勞》 茅盾文學獎 2011年 《蛙》 諾貝爾文學獎 2012年 |